論文題目
絲綢之路沿線分佈着大量石窟寺,保存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彩塑等,這一地區還出土了大量唐五代及以前的彩繪俑、紡織品和文書等,是絲綢之路興衰的見證。其中顏料是這些彩繪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着文物的圖像內容和色彩信息。長期以來,人們對古代壁畫、彩塑等彩繪文物中使用顏料的認知大多以具有鮮艷色彩和較好穩定性的無機礦物顏料為主,而忽略了在彩繪文物中使用的有機着色劑。許多有機着色劑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來源於特定的動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徵,因此是當時彩繪製作工藝、不同地區之間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等方面的重要實證。
不同於無機礦物顏料,有機材料特別容易發生降解,難以保存,例如變性、氧化、水解、交聯等。因此,鑒別壁畫、彩塑等彩繪文物中的有機着色劑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考慮到彩繪文物的珍貴价值,通常僅有微量文物樣品可用於實驗分析,因此需要通過精確的分析檢測技術對其成分和結構進行研究。
本論文將新疆龜茲石窟壁畫、阿斯塔那墓葬出土彩塑、陝西墓葬壁畫等中國境內絲綢之路沿線的彩繪文物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採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和解吸電噴霧電離質譜作為主要分析技術,研究這些彩繪文物中的有機着色劑種類及其製作工藝,並結合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資料,進一步研究絲綢之路沿線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中出土或遺存的彩繪製作材料的來源及傳播路線,探尋絲綢之路各節點關於染色技術、色彩文化和着色劑貿易的交流和傳播,同時促進彩繪文物本體保護和工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