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赵思涵

浙江大学(浙江)
艺术与考古学院

论文题目

基于质谱分析的丝绸之路沿线彩绘文物中有机着色剂的研究

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着大量石窟寺,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彩塑等,这一地区还出土了大量唐五代及以前的彩绘俑、纺织品和文书等,是丝绸之路兴衰的见证。其中颜料是这些彩绘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文物的图像内容和色彩信息。长期以来,人们对古代壁画、彩塑等彩绘文物中使用颜料的认知大多以具有鲜艳色彩和较好稳定性的无机矿物颜料为主,而忽略了在彩绘文物中使用的有机着色剂。许多有机着色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来源于特定的动植物,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因此是当时彩绘制作工艺、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重要实证。

不同于无机矿物颜料,有机材料特别容易发生降解,难以保存,例如变性、氧化、水解、交联等。因此,鉴别壁画、彩塑等彩绘文物中的有机着色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考虑到彩绘文物的珍贵价值,通常仅有微量文物样品可用于实验分析,因此需要通过精确的分析检测技术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研究。

本论文将新疆龟兹石窟壁画、阿斯塔那墓葬出土彩塑、陕西墓葬壁画等中国境内丝绸之路沿线的彩绘文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作为主要分析技术,研究这些彩绘文物中的有机着色剂种类及其制作工艺,并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进一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中出土或遗存的彩绘制作材料的来源及传播路线,探寻丝绸之路各节点关于染色技术、色彩文化和着色剂贸易的交流和传播,同时促进彩绘文物本体保护和工艺传承。

(a) 采样地点:新疆克孜尔石窟69窟后室券顶上的飞天裙摆(公元6-8世纪);(b) 样品的显微照片;(c) 通过LC-MS分析(正离子模式)获得的样品主要成分的提取离子流色谱图,证实黄色着色剂来源于植物染料川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