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溫小寧

清華大學(北京)
人文學院
歷史系

論文題目

楚墓出土斂屍紡織品與喪葬禮俗研究

20世紀50年代以來,湖北、湖南等地的楚墓中出土大量紡織品,為研究先秦兩漢紡織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學界圍繞紡織科學技術(織染繡工藝)、服飾風格風尚(形制、紋飾、色彩等)、服飾制度與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研究的出發點,多是將墓葬紡織品視作時人現實社會中的日用物質資料來考察。還原到喪葬語境中來看,墓葬紡織品脫離日常生活場域,當是古人在治喪過程中有意而為的行為結果與物質遺存,有著鮮明的「喪葬屬性 」。

文獻和考古俱表明,在一系列繁復瑣碎的喪葬儀節中,紡織品是必不可少的喪儀用品。其中,使用最大宗、與葬制葬俗關係最密切的環節——斂尸。《禮記》載為亡者「制絞衾,設蔞翣。」鄭玄注:「絞衾,尸之飾。」即用各類紡織品對亡者的身體進行一系列修飾,再裹以多層衣衾。這種特殊的裝斂方式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國墓等墓葬中得以發現和證實。論文擬在筆者參與的多座楚墓紡織品修復保護工作基礎上,以斂尸紡織品為中心,結合傳世文獻、出土文獻,以及其他考古遺存等,從喪葬禮俗角度作新的審視與解讀。論文重點考察楚人斂尸中使用的掩、幎目、握、斂服、履等幾大類紡織斂具的綜合特征;並結合人類學、民俗學等,闡釋紡織品在楚人喪葬活動中的功能、象徵意義,探究紡織品與楚人的喪葬禮儀、習俗信仰之關係等。

鳳虎紋衣袖(出土地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