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陳秉揚

波恩大學(波恩)
東方與亞洲研究學院
亞洲與伊斯蘭藝術史系

論文題目

洛曼塘強巴寺壁畫藝術研究(暫定題目)

在佛教藝術史的領域中,關於藏傳佛教藝術史的研究發展依然處於相對早期階段,而需更多的學術投入。這一點對於那些位於青藏高原邊陲之地的藏傳佛教遺址尤為重要。這些如今地處偏遠的遺址見證了曾經繁盛一時的跨喜馬拉雅交通網絡,展示了豐富的文化交流的成果。本研究將聚焦於其中一例,即位於當今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木斯塘的三層寺院——強巴寺。木斯塘為一尼泊爾境內的西藏文化飛地,而強巴寺本身則是興建於1440年代,是當時甫成立之木斯塘王國的首府洛曼塘內的主要宗教與紀念性建築。本研究意欲透過對該寺院及藏於內之壁畫藝術所蘊含之宗教政治背景、圖像學、圖像解讀及藝術風格進行分析。此外,透過與其他西藏繪畫藝術進行對比,本研究也將試著更全面地闡述該寺院之壁畫在歷史文化脈絡中的意義。

本研究將聚焦在探討藏傳佛教的宗教圖像及其視覺化形象如何被引入至一偏遠的寺院,而其主題的選用是如何反映其所處時代的宗教與政治背景。強巴寺為木斯塘王國之王室所資助興建的王家寺院,始建於十五世紀中期。該寺院的興建和當時藏傳佛教之薩迦-哦爾宗派在木斯塘的傳教活動具有緊密的關聯,並同時伴隨著木斯塘王國作為一新興的地方勢力在當時西藏政治舞台上的崛起。繪於本寺院內壁上的宗教壁畫展現了各式不同的主題,尤其以其所藏之密教曼荼羅壁畫系統著稱。這些壁畫集合可以被視為各種不同的佛教教法與其傳承歷史的視覺化呈現,其所展現之次第概念囊括了從大乘佛教經文至不同層級的密續所衍生的各式圖像,反映了南亞佛教在被引入西藏雪域後所經歷的系統化與經典化流程。本論文將透過圖像學分析來探討這些圖像在西藏的宗教政治脈絡下的發展演變。

本研究認為強巴寺的藝術贊助可被視為彼時木斯塘地方顯貴推動的一複雜國家建設計畫中的重要一環。對於身處在文化邊境的木斯塘王國王室而言,通過引入體系化的宗教制度、創建一百科全書式的紀念性建築並完成繪製一完整的藏傳佛教佛教諸神殿,強巴寺的宗藝術供養成為了在當時不穩定的政治與宗教環境中塑造身份認同和統治合法性的途徑。其藝術表現主題的使用展現了一種在西藏歷史記憶中已被不斷重複使用的有效模式,然而其所引入之視覺內容則反映出宗教教義的與時俱進與當下供養者的特定偏好。透過對宗教圖像的視覺建構、密教的象徵性功能和藝術風格的選擇,強巴寺壁畫所展現之百科全書式諸神殿在塑造集體記憶並形成王國身份認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壁畫的供養,將木斯塘王國此一新興政權與歷史記憶中的政治與宗教遺產緊密相連,進一步確立了該王國在當時政教環境中的地位與統治。

展示在木斯塘強巴寺的曼荼羅壁畫,木斯塘,十五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