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在佛教艺术史的领域中,关于藏传佛教艺术史的研究发展依然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而需更多的学术投入。这一点对于那些位于青藏高原边陲之地的藏传佛教遗址尤为重要。这些如今地处偏远的遗址见证了曾经繁盛一时的跨喜马拉雅交通网络,展示了丰富的文化交流的成果。本研究将聚焦于其中一例,即位于当今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木斯塘的三层寺院——强巴寺。木斯塘为一尼泊尔境内的西藏文化飞地,而强巴寺本身则是兴建于1440年代,是当时甫成立之木斯塘王国的首府洛曼塘内的主要宗教与纪念性建筑。本研究意欲透过对该寺院及藏于内之壁画艺术所蕴含之宗教政治背景、图像学、图像解读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此外,透过与其他西藏绘画艺术进行对比,本研究也将试著更全面地阐述该寺院之壁画在历史文化脉络中的意义。
本研究将聚焦在探讨藏传佛教的宗教图像及其视觉化形象如何被引入至一偏远的寺院,而其主题的选用是如何反映其所处时代的宗教与政治背景。强巴寺为木斯塘王国之王室所资助兴建的王家寺院,始建于十五世纪中期。该寺院的兴建和当时藏传佛教之萨迦-哦尔宗派在木斯塘的传教活动具有紧密的关联,并同时伴随著木斯塘王国作为一新兴的地方势力在当时西藏政治舞台上的崛起。绘于本寺院内壁上的宗教壁画展现了各式不同的主题,尤其以其所藏之密教曼荼罗壁画系统著称。这些壁画集合可以被视为各种不同的佛教教法与其传承历史的视觉化呈现,其所展现之次第概念囊括了从大乘佛教经文至不同层级的密续所衍生的各式图像,反映了南亚佛教在被引入西藏雪域后所经历的系统化与经典化流程。本论文将透过图像学分析来探讨这些图像在西藏的宗教政治脉络下的发展演变。
本研究认为强巴寺的艺术赞助可被视为彼时木斯塘地方显贵推动的一复杂国家建设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身处在文化边境的木斯塘王国王室而言,通过引入体系化的宗教制度、创建一百科全书式的纪念性建筑并完成绘制一完整的藏传佛教佛教诸神殿,强巴寺的宗艺术供养成为了在当时不稳定的政治与宗教环境中塑造身份认同和统治合法性的途径。其艺术表现主题的使用展现了一种在西藏历史记忆中已被不断重复使用的有效模式,然而其所引入之视觉内容则反映出宗教教义的与时俱进与当下供养者的特定偏好。透过对宗教图像的视觉建构、密教的象征性功能和艺术风格的选择,强巴寺壁画所展现之百科全书式诸神殿在塑造集体记忆并形成王国身份认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壁画的供养,将木斯塘王国此一新兴政权与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与宗教遗产紧密相连,进一步确立了该王国在当时政教环境中的地位与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