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
本選題關注17-18世紀發生在蘇州地區版畫形制的巨大轉折,即從書籍插圖的大量製作走向更多地生產單張製作、銷售的「整幅式版畫」(single-sheet prints/一枚刷り)。本文所謂「整幅式」是為了強調以一個完整形式呈現的、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如畫般」的版畫作品。隨形制而變的當然還有技法、題材和用途。這種類型的蘇州版畫多在三維空間中作為室內裝飾使用,而非只是儀式功能。故本文將立足於版畫媒介本身的特質,一方面重新反思過去關於「蘇州版畫」的熱門議題;另一方面,本文希望集中把關注點落在一些未被學界討論過的蘇州地區版畫作品個案之上,從單純的「文圖關係」分析轉向更複雜的「空間與版刻圖像」的關係之探析。版畫不只是一種看見世界的方式,也是建構、再現世界的工具。雖然歷史上也短暫出現過單張使用的「整幅式版畫」,但都沒有明清時的產量之大,題材之廣,版畫在明清時期成為最大眾、最普遍的藝術形式,亦與人們對於歲時、節慶的觀念結合在一起。本選題致力於揭示這一視覺文化、物質文化領域中的重大轉折所呈現出的社會史面相。
第一章,將以蘇州早期版畫店(王君甫店、呂雲台店)的圖像生產為案例,討論明末以來興盛的「書籍插圖」與蘇州生產的整幅式版畫構圖、母題之間的關係。第二章將回溯17世紀之前的「整幅式版畫」小史,以此理解蘇州「整幅式版畫」的前身與其新發展,關注蘇州版畫各類題材如何參與塑造時間、空間的問題。第三章將以兩套「西廂記」主題版畫為案例,討論蘇州「整幅式版畫」中的「竪幅版畫」如何融合傳統與取法泰西,而新變又如何影響畫面閱讀的問題。第四章將以三件「金山圖」版畫為案例,探討表現地景的蘇州「整幅式版畫」作為新題材,是怎樣與政治中心和地方文化發生互動的。第五章將從《姑蘇石湖仿西湖勝景》版畫的產地爭議切入,討論表現地景的蘇州「整幅式版畫」作為新題材,對同時期日本長崎版畫所產生的直接影響。尾聲部分,本文想要指出,「整幅式版畫」在17世紀之後成為東亞版畫(包括中國、韓國、日本、越南)製作的主流,需要關注這種變化的社會意義以及蘇州作為先行者的特殊地位。最後文章希望從媒介理論和版畫研究方法論上出發,重新反思我們該如何討論版畫圖像,如何認識版畫本身的魅力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