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白冰

海德堡大學(海德堡)
東亞藝術史學院

論文題目

祛魅一個文人理想:歷史語境下的倪瓚生平、藝術及其傳承

本文對倪瓚(1306-1374)的生平經歷和藝術實踐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從而闡明其藝術創作的複雜過程及其與日常生活和社會互動的深刻聯繫。通過語境化的研究方法,本文挑戰了將倪瓚形塑為隱逸文人畫家的傳統藝術史敘事,而強調其對於社交網絡的積極參與。第一章以對《六君子圖》的批判性分析為起點,從日常生活的角度重新評估倪瓚的藝術實踐。本章反思後世對此作政治和道德主題的誤讀,而通過研究倪瓚的舟行經歷探討其人對自然與空間關係的感知與塑造。此外,本章強調倪瓚藝術作品根植於飲食、居住和雅集等日常實踐,以此揭示藝術家、受畫人和觀眾之間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第二章深入探討倪瓚畫作中的「 草堂(亭)」 母題。本章考察倪瓚之前有關此母題的文學和視覺語言構建,並探討此母題在構建倪瓚的公眾形象及其社交網絡時所起的作用。第三章關注涉及倪瓚的書信往來,以揭示其藝術創作的背景與動機,並分析相關藝術史概念和知識的傳播過程。通過研究倪瓚的書信,本章力圖重建倪瓚的日常生活、社交網絡和藝術活動。本章還討論了倪瓚作品的社會功能,尤其交遊活動的互惠性。第四章討論倪瓚的合作畫。通過分析繪畫、題記和跋文,本章深入解讀藝術品創作過程的分工與合作,以及觀者對合作畫的多元解讀。本章還揭示了倪瓚的書畫作品何以凸顯集體性文化身份以及共識性藝術史知識與概念。第五章研究倪瓚的藝術如何在後世被塑造和認知。此章探討後世藝術家對於倪瓚風格、形式和技巧的臨習,並討論原作、複本、仿本、畫譜、縮本等不同媒介所起的作用。此外,此章還分析了倪瓚作品在社會地位和文化資本方面的象徵作用,以考慮其在社會等級和藝術品第中的定位。

倪瓚(1306-1374),六君子圖,紙本墨筆,縱61.9釐米,橫33.3釐米,1345年,上海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