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題目
漆器是戰國秦漢時期的代表性奢侈品之一,深度參與了時人的禮儀與日常生活。在時間的推移中,漆器普及從兩個維度得以實現:其一,使用人群逐漸從貴族擴散至有消費能力的平民;其二,漆器相關禮俗行為的影響力自中國腹地緩慢輻射至邊疆與鄰境。這促使著各地的漆器生產與消費習慣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以往研究多采取以器物為中心的範式,探討漆器的分期、工藝、功能等問題,但鮮少關注戰國秦漢時期漆器普及的經濟基礎與社會動因。換言之,何種供給和分配機制推動了作為奢侈品的漆器的普及?普及過程中,各地以何種態度與方式對待漆器及其相關禮俗行為的滲透?本研究將著手解決這兩個問題,視漆器為社會經濟史料的組成部分,通過還原其生產、管理、流通與消費等環節,來審視戰國秦漢時期不同地域人群對漆器的接納程度,以期從經濟與社會兩個角度,更為立體地揭示漆器生產與流通的真實情貌。本研究以有紋飾或銘文的漆容器為主要考察對象,首先提供一套基於風格與分佈的漆器產地推定方案,再行討論國家對漆資源的管控機制及各層級漆器作坊的產銷方式,最後深入漆器的流通和消費環節,復原戰國秦漢漆器的流通路徑和消費網絡,揭示漆器地域間流動所反映的政治、外交和社會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