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丁衍镛 (1902-78)是中国 20 世纪重要的现代艺术家。他出生于广东茂名,青年时代赴东京美术学校留学,回国后从事艺术创作、担任教职及公职,足迹遍及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然而1949 年大陆易帜之际,他的人生遭遇剧烈转折。他只身来到香港,失去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又接连遭受母亲、妻子、女儿去世的打击。适逢美苏冷战,香港在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下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反共前线。转移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在英美国家的支持下,将势力延伸至香港乃至海外华人地区,并以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自居,在中文教育、艺文活动、新闻媒体等领域展开意识形态宣传,与隔海相望的中国共产党政权针锋相对。面对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丁衍镛如何凭借早年在国民党的人脉,在异乡挣扎求生?作为一名生活在战后香港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他又如何适应社会变动,借助国民党的资源寻求发展的机遇?来到香港之后,丁衍镛的艺术创作有何新变?他如何延续早年的艺术轨迹,在西方现代主义框架下观照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探索中国的现代艺术,他展开了怎样的跨媒材实验?本研究试图回应上述问题,希望跳脱「艺术为政治服务」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二分法,揭示20世纪政治势力与艺术家、意识形态与艺术创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