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op

庞惠英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圣地亚哥)
视觉艺术系

论文题目

近代的古代:清末民初的中国博古画

艺术家为何需要从古代汲取当代灵感?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的著名画家和收藏家结盟创造出富有古趣的糅合之作,可谓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个不可思议的插曲。本论文集中研究那些创造并推崇博古图的艺术家和收藏家的作品中对古代的重塑和改造。在这些作品中,考古学、书画和西方现实主义的元素共同构成综合媒材拼贴,使其有别于前代绘画。博古画起源于一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动剧烈的时代,是艺术能够将古代事物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的生动案例。本研究尝试发前人所未发,阐明博古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动机。最终,对博古画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探究古物学实践如何渗入大众文化,并对古典历史在中国现代性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提供崭新的和更加细腻的理解。

吴昌硕(1844–1927),牡丹博古图,1903,立轴设色纸本,133 x 60 厘米(由收藏家Oliver Impey博士在2007年遗赠给英国牛津市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 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牛津大学